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亲爱的各位同仁: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今天我打算从以下五个方面与各位兄弟姐妹们探讨这个话题。
• 什么是习惯
• 养成好习惯有什么意义
• 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 如何养成这些好习惯
• 养成好习惯好书推荐
一、什么是习惯
讲故事:你相信吗?一条细细的链子,一根短短的柱子就可以拴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绑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无论小象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小象新渐地习惯了而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庞然大物,虽然它此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是大象依然习惯地受制于铁链,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故事中,小象是被实实在在的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看不见的习惯绑住。
那么究竟什么是习惯呢?其实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好习惯顾名思义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
二、养成好习惯有什么意义
一说到习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如果大家对这句话怀有疑惑,那么大家先听听这两个故事:
故事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故事二: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字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原来得到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
是啊,老师们,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法国教育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所以人的生命不可以没有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讲,好习惯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好习惯的养成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是奠基的阶段,同时也是最好教育的阶段。小学是最不能忽视和最需要花心力的阶段,错过这个阶段,以后你要花成倍的精力和金钱都难以弥补。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小鹅认妈妈》的事情?小鹅在刚孵化出来后的几个到十几个小时之内,会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把它当成“母亲”而跟着走。如果小鹅第一眼见到的是鹅妈妈,它就跟着鹅妈妈走;如果第一眼见到的是移动的拖鞋,就把拖鞋当成母亲,跟着走;而当它第一眼见到的是跳动的气球时,它也会跟着气球走,把它也当成“母亲”。 然而,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那么过了一、两天后,无论是货真价实的鹅妈妈还是移动的拖鞋,无论再怎样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更不会“认母”。这说明,小鹅的认母行为能力丧失了。看来,这种能力是与小鹅特定的生理时期密切相关的。故事中的小鹅就相当于我们的孩子们,认母行为就相当于养成好习惯,小鹅认母的黄金20小时就相当于我们的孩子们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的历程我们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幼儿期------3~6岁 ,童年期------7~12岁, 少年期------13~16、17岁。习惯养成的最好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如果从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来看,我认为小学,也就是从6到12岁是一个人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日本有一个研究发现,一个学生小学三、四年级的学习习惯,如听讲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思维习惯、阅读能力等,到高二、高三变化都不大,这意味着学生在小学的习惯养成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所有求学过程的习惯。
三、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简单地说只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好习惯,好习惯 = 好成绩。那么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小学阶段应重点培养:
1、学习好习惯:
⑴提前预习
⑵专心听讲
⑶爱提问题
⑷及时改错
⑸查寻资料
⑹按时作业
⑺仔细审题
⑻勤于动笔
⑼认真书写
⑽热爱读书
2、生活好习惯:
⑴个人生活好习惯:
卫生好习惯
饮食好习惯
作息好习惯
安全好习惯
运动好习惯
⑵公共生活好习惯:
公共交通好习惯
公共卫生好习惯
公共场所好习惯
环境保护好习惯
3、 做人好习惯:
⑴文明礼貌好习惯
⑵诚实守信好习惯
⑶待人友善好习惯
⑷遵守规则好习惯
⑸勤奋自强好习惯
⑹勤俭节约好习惯
⑺守时惜时好习惯
⑻尊老爱幼好习惯
⑼积极自信好习惯
四、如何养成好习惯呢?
人的生活中每天会经历很多,比如说要早上起床、要到学校、要去完成各种事情,生活中大概有40%左右的事情都是通过我们自动化的习惯来完成的。比如我们想去喝水,我的大脑就会潜意识地来支配我的手去拿水杯,我不用特别刻意的去做这个动作。这就展示出了好习惯的重要性,它让我们能够解放出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习惯养成的时间是我们要关注的。各位老师也许之前听到过21天是一个习惯养成周期。但事实上,21天可能只是习惯最初的一个形成期。有的老师也观察到,为什么这个学生他的记作业刚刚记得很清楚,过几天又退步了,因为习惯存在着一个反复的过程,如果要养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习惯,可能需要80-90天,也就是说至少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所以老师们如果看到学生的行为有一些倒退是正常现象,这是提醒我们要对学生加强指导和练习。
㈠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行为心理学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说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就会成为习惯性的想法。
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习惯的养成需要行为的重复。
㈡养成习惯的六项原则:
1、不能有例外
养成任何习惯越早越好
计划制定好后,应立即实行,不可有例外。
2、要有适宜的环境
环境的布置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密切关系,因为环境有暗示作用 。
学习环境,书桌,灯光。
希望儿童按时睡眠而不能有安静的环境,室内有玩具引诱,则不宜于儿童安心睡眠。
3、赏罚应该慎重使用
奖励方法可以利用,但用得太多和不适当,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奖励往往变成一种贿賂。使是孩子误认为好的行为应当有报酬。惩罚则容易引起孩子怨恨、反抗的心理,养成消极不合作态度,因此应该慎重。
4、反复练习
儿童学习比较慢而且容易遗忘,对养成的习惯一定要有多次练习的经验。
5、以优良行为,替代不良行为
活动是孩子天性,绝不是消极的禁止就能遏止。一味的“不许”常常失败。如果活动没有正常的出路,就要继续另犯不良习惯。
6、使孩子发生兴趣而愉快
第一成功心
成就事业的心思是儿童快乐的要素。成人绝不可帮助儿童太多,致使儿童失去完成工作得到的愉快。
第二使儿童成为一件事物的中心
如果老师和父母干涉和命令太多,儿童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儿童一定没了兴趣。
第三是称赞
当孩子完成一件任务达到一定标准时,则予以称赞,使他感到光荣、愉快。
㈢改掉坏习惯的方法:
有的老师们也会有疑惑,一个坏的习惯能够再去向比较好的方向发展吗?可以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之前给小孩、亲戚们红包,都是用纸制红包包起来,这两年我们更多的是用微信红包。因此,我们的习惯是可以随着外界的变化和强化被重新塑造的。那对学生来说,特别是18岁之前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是更强的。
1、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约束自己;
2、用写座右铭、办手抄报等方式来提醒自己;
3、交一些能够管住自己的朋友
4、建立好习惯养成表——置换不良习惯,生成好习惯。
五、好书推荐:
《好习惯绘本丛书》
《小学生好习惯系列》
《好习惯不会背叛你》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
老师们,英国教育家普德曼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最后,真诚的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幸福的人生!
砂河四小 高净
2019年4月1日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