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14年01月20日 11:30:31 访问量:1112

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这就说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可以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我校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如何构建小组,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就成了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在全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如下课题研究小组:

  长:孙润计

副组长:刘焱   魏霞翔

  员:高     吴培芳        钟海燕   张越瑞  

吕煜午   陈宣花   梁永凤   郭秀芳   韩栋林

我校有着一支敬业精神很强的教师队伍。经过多次外出学习、培训,他们在思想上对课改有了很深的认识,多数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改变座位方式,划分学习小组,制定小组评价办法,所以在每一堂课中都能见到小组合作的“芳踪”。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所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其有效性,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小组的建设:

1、小组的建立:

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然,最常用的就是4人小组。分组时要考虑的有:①、成绩: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②、性别:两男两女最为合适。因为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更容易合作。③、家庭背景等。

建立小组是一般不要让学生相互选择。因为学生通常喜欢选择一些与自己相似的学生,如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往往回选择学习进度快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这样不利于小组活动。

2、小组的分工:

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文笔优美者的同学充任记录员,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文字加工;胆子大些、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条理清晰的同学当汇报员,对小组学习结果向外发布信息,并随时解答别人提出的疑问;动手操作能力强些的同学当操作员;严于律已的学生担任小组纪律监督员的职务,随时提醒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随意讲题外话或做其他与讨论无关行为的学生;绘画特长者充任小组美工工作,为展示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美化加工,以期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成员职责的分工不是固定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小组间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经常性地进行轮换,以期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小组每一份工作的艰辛与乐趣。并使每位成员知道如下规则:

1)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

2)只有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3)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求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

3、小组长的任用

小组长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调换。对于那些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小组长,当他()把本小组的各项工作搞上去的时候,可以调到薄弱小组,帮助别的小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各小组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对照评价办法进行评价,给小组加分奖励。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

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学生的质疑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

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尤其是实施实验之初,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1)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对这样的学生,应当让他明确个人责任,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创造条件,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帮助同伴。

2)消除误解。研究发现,关于学习内容学生经常有误解,这些误解在小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强。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控,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以免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

3)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4)纠正偏颇。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5)关注消极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六种类型的消极学生:沮丧的学生,未被承认的学生,灰心的学生,缺乏动机的学生,厌烦乏味的学生,炫耀聪明的学生。教师对这几种类型的学生应予以关注,加强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6)问题预测:小组活动出现了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相同,但老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5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有时,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所以,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

6、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 2 )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3 )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会形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编辑:智慧强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繁峙县门户网站联盟认证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砂河第四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繁峙县砂河第四小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繁峙县砂河镇砂义路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